主办方: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
时 间:2025-07-05 05:19:05
地 点:北京
【文/觀察者網鞠峰】
86萬美國人的生命因新冠疫情而喪失,但心如鐵石的美國媒體依然不懂照鏡反思,反而變本加厲地抹黑中國嚴防嚴控的努力。
昨天(1月26日),《紐約時報》用一篇觀點(Opinion)文章,把對中國追求零感染的持續抹黑升級到荒唐無稽的新高度。
為了勸說中國放棄“清零”,《紐約時報》不吝“扒開血淋淋的傷口”,寫道“美國已有超過86萬人死亡,每天還大約有2000人死亡。”
描繪著這出美國本土發生的慘劇,《紐約時報》“嚇唬”道:“這很可能就是中國麵臨的未來”,接著又發動“洗腦”稱“世界將不得不與病毒共存”,“苦口婆心”勸中國放棄努力,為疫情做好準備……
截自紐約時報中文版1月26日推特,圖片經編輯
文章取了聳人聽聞的標題《中國追求“清零”將把國家置於災難之中》,還黑白處理北京一處核酸檢測點的照片,試圖營造“末路”氛圍。
用語也毫無創新地套用“中必輸”體,“宣判”中國消滅疫情的努力“永遠不會贏”。
起初英文文章的標題,是《China’s Zero-Covid Policy Is a Pandemic Waiting to Happen》,意思為“中國的‘清零’政策是一場隨時可能暴發的疫情”。
但這家標榜新聞品質的老牌媒體專門漢化了文章,更變本加厲地把標題改成《中國追求“清零”將把國家置於災難之中》。
和以往“欲抑先揚”的套路一致,文章先是大方承認中國抗疫成績——
“是的,迄今為止,中國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,盡管中國的人口大約是美國的四倍,但自2020年1月以來,中國的新冠確診病例不到14萬例,死亡人數不到6000人。絕大多數工廠繼續運轉。疫情初期,中國用數天時間就增加了數千張醫院床位。”
而這“與美國手忙腳亂而且往往混亂的應對相比,這一切似乎是巨大的成功,”文章說。
為了勸說中國放棄“清零”,《紐約時報》不惜“扒開血淋淋的傷口”,寫道“美國已有超過86萬人死亡,每天還大約有2000人死亡,許多醫院陷入困境。經濟受到了破壞。”
擺出這些鮮明的對比後,文章竟“話鋒一轉”,說“但這很可能就是中國麵臨的未來。它追求‘清零’將被證明是巨大的錯誤。”
文章本末倒置地宣稱中國因為“清零”政策,使得國家“對成為地方性流行病的新冠病毒完全沒有做好準備”。
最後它宣判“奧密克戎變異株讓清零目標無法實現,世界將不得不與病毒共存。而中國將會永遠追逐一個不斷變化的目標,而且永遠不會贏。”
這篇觀點(Opinion)文章署名是美國的一名醫生和一名流行病學家,並不是《紐約時報》編輯部發的社論(Editorial)。但該報依舊通過中英文網站、多語言推特渠道,不遺餘力地背書宣傳。
因為這種消極論調恰合了《紐約時報》一段時間以來的宣傳重心。兩天前,該報剛發文質問“中國‘清零’政策還能走多遠?”,別有用心地鼓動中國放棄高效的防疫政策。
去年8月,《紐約時報》就發文亂議中國“零容忍”防疫模式“暴露局限性”,說中國的辦法過去還奏效,但已經不可持續。但5個月過去了,該報的論斷落了空,中國人依舊不用戰戰兢兢明天就要染疫,反倒是美國的確診數“可持續”地一路飆高。
包括美國彭博社,也在前天發表觀點稱中國“清零”防疫政策“不可持續”,還苦口婆心勸說彼岸的防疫“優等生”國家謙虛一點,學習全球其它國家在抗疫方麵的經驗。
美國主流媒體一篇又一篇的宣傳攻勢,仿佛落入“泥坑”裏的人一次次掙紮著伸出手——奇怪的是,它們倒不是要“求救”,反而擺出拉著中國“下水”的架勢,想要一起“躺平”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食品價格回落但豬價仍處高位 機構預測4月CPI走高至2.4%|CPI|食品價格|豬價...
商務部:解讀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意見|農業|交通運輸...